5月的清晨,東邊剛漏出了魚肚白,在中江縣龍臺鎮(zhèn)橫梁村1組的地里出現(xiàn)了一個忙碌的身影。“早點起來做農活,還可以騰出時間去工地打點零工,掙錢補貼家用。”建檔立卡貧困戶鄧秀萍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說。
鄧秀萍今年64歲了,身體還比較硬朗,現(xiàn)在的她,既要照顧90多歲的婆婆和只有弱勞動能力的丈夫,還要撫養(yǎng)3歲的重孫,她在種植了1畝多農作物的同時,仍然堅持就地就近務工,多渠道增加收入,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實現(xiàn)了穩(wěn)定脫貧。
困難壓不倒 自強不息越挫越勇
鄧秀萍有2個女兒,原本生活還算比較幸福,雖然不富裕,但還算過得去。然而在1986年的一天,正值青壯年的丈夫患上胃病和肝病,鄧秀萍四處借錢為丈夫治病做手術,但手術后其病情沒有得到完全好轉,還落下了長期慢性病,勞動力幾乎喪失,聽力也逐漸下降,生活上需要長期照料。原本就不充裕的家庭,少了一個勞動力,收入來源急劇減少,生活的重擔落到了鄧秀萍一個人的肩上。
“家里這種情況,只有我一個勞動力了,還要供2個女兒吃飯讀書,我不做哪個做?只有挺直腰桿,這個家才不會垮。”鄧秀萍說。
看著兩個女兒一天天長大,勞累多年的她本可以歇歇氣了,可兩個女兒成家后卻又陸續(xù)遭遇不幸,鄧秀萍只得接下?lián)狃B(yǎng)三個外孫女和一個外孫兒的重擔。
面對這些困難,鄧秀萍始終沒有放棄,在巨大的壓力下挺直了脊梁,鄧秀萍每天起早貪黑,凌晨5點過就起床打理家務、飼養(yǎng)家禽、忙農活……然后到龍臺鎮(zhèn)附近工地上務工,期間還要抽空回來照看三個外孫女和一個外孫兒。
“我打工一般就是挑灰桶這些,從最開始的一天10多元到現(xiàn)在一天70-120元,一天至少要做七、八個小時,只要有人喊,我就去。”鄧秀萍介紹著這些年來她的主要活路生計。在這三十多年的時間里,鄧秀萍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努力靠自己的雙手,保證著一家人的正常生活。
鄧秀萍是一個有骨氣、不服輸?shù)娜?,面對家庭這樣的現(xiàn)狀,外人的質疑不斷傳到她的耳中,“他們說我屋頭這個樣子,早就過不下去了,更不要說修新房子了。我就不服,我就要修個新房子起來給他們看。”鄧秀萍忿忿地說道。
在鄧秀萍辛勤勞動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下,2013年至2017年,鄧秀萍家分階段建起了一棟2層200多平方米的磚混房,家庭居住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村里面的人個個為她豎起了大拇指。
精準識別 脫貧政策為她助力
2014年,鄧秀萍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黨和政府真的很關心我們,該享受的政策都享受到了,有醫(yī)療保險、農村低保、務工補貼……”鄧秀萍說,“中江縣紀委和鎮(zhèn)村干部都很好,有困難的時候我一打電話他們就來現(xiàn)場幫我們解決,還經(jīng)常來家里宣傳扶貧政策,鼓勵我繼續(xù)努力,不等不靠,用雙手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使我更加堅定了脫貧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
中江縣紀委常務副書記、監(jiān)委副主任蔣志勇作為鄧秀萍的幫扶責任人,時時刻刻把幫扶工作放在手上、把貧困群眾掛在心頭。2017年,蔣志勇在開展幫扶工作中了解到鄧秀萍的外孫女在住院分娩這個情況后,立即到各相關單位咨詢了解相關政策,幫助他們將住院實際費用報銷了90%。事后,鄧秀萍說:“感謝蔣書記,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政策,還為我們跑前跑后,太辛苦了,光住院生娃這個就給我們報銷4500多元。”同時,蔣志勇還詳細了解了葉潤生耳聾的情況,積極與龍臺鎮(zhèn)和中江縣殘聯(lián)聯(lián)系,對葉潤生進行殘疾等級鑒定,確保其脫貧政策應享盡享。
“鄧秀萍這個人非常能吃苦、很能干,對家人不拋棄不放棄,先后擔起了三個外孫女、一個外孫兒和一個重孫兒的撫養(yǎng)重擔,多重的困難都沒壓倒她,她是脫貧致富路上的女能人,為廣大貧困戶樹起了榜樣。”蔣志勇說。
蔣志勇還表示,“我們在開展幫扶工作中,要時刻關注貧困戶的思想動態(tài)、精神狀況,以扶貧重在扶志,扶志重在抓住根本為導向,從幫扶貧困戶所思、所向、所需、所求為落腳點,精準施策,積極應對,鼓足精氣神,鋪平脫貧路。”
“現(xiàn)在我的子孫都長大獨立了,就只有一個老人和我家老頭子、重孫子需要我照顧,比起以前輕松多了,但我決不能辜負黨和國家對我的支持以及蔣書記對我的關心和幫助,趁著現(xiàn)在身體沒啥大毛病,我還要繼續(xù)努力奮斗下去,為子孫減輕負擔,幫助他們走出一條和我們這一代不一樣的小康路。”鄧秀萍信心滿滿地說。(陳定峰 中江縣紀委監(jiān)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