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業(yè)由才廣。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習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間推出廣招賢才的“人才九條”,為當?shù)匕l(fā)展破局開路。40年后的今天,“人才九條”對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其中一點就是人才工作必須“實打實”,來不得半點虛假。新時代人才工作要堅持棄“假”求“真”,將“真”字貫穿始終,在“真”字上見真章,真正走出一條人才工作高質量發(fā)展新路子。
棄“假模假式”,“真刀真槍”引才。做好人才工作,引才是基礎。但個別地方在人才引進上“走過場”“擺樣子”,重包裝不重實效,有“面子”而無“里子”。有的“為引而引”,熱衷于舉辦引才活動,致辭、簽約、授牌一樣不少,看似轟轟烈烈,實則收效甚微;有的一味追求“高精尖”,看重“顏值”“頭銜”,不注重“實用”,引進后把人才當“花瓶”、“束之高閣”;還有的引才過程不公開、不透明,設“蘿卜坑”、打“人情分”,為“關系戶”開辟“綠色通道”……這些都反映出個別地方人才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苗頭”。引進人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前提,應少些“花花架子”,多些“實用主義”,立足實際和自身發(fā)展需要,缺什么引什么,用什么招什么。要摸清各領域、行業(yè)發(fā)展程度、方向、趨勢,有針對性地設置引才條件,精準引進和補充人才。
棄“弄虛作假”,“真材實料”育才。人才既要靠引進,更要靠培養(yǎng)。當前,個別地方片面追求引才,輕視人才培養(yǎng)。有的忽視引進人才培養(yǎng),“水土不服”“引而不用”或“用非所長”等情形時有發(fā)生;有的“重外來、輕本土”,對于“眼皮底下”的人疏于培養(yǎng)甚至懶于培養(yǎng),導致“招來女婿氣走兒”;還有的缺乏慧眼識才,致使人才被埋沒、被淘汰,造成人才資源的閑置和浪費。引才為先,育用為本。在人才培養(yǎng)上,要堅持實踐標準,在實踐中鍛煉人才,積極引導人才投身到經濟發(fā)展主戰(zhàn)場、鄉(xiāng)村振興第一線、基層治理最前沿,讓人才擔重擔、經風雨,在磨煉中學以致用、學用相長、淬火成鋼。要打破“燈下黑”人才選用局面,一視同仁把引進人才和本土人才同步培養(yǎng)好、使用好,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要有“靜待花開”的耐心與智慧,循序漸進、持續(xù)投入,讓人才能夠“擇一城、忠一事”。
棄“虛情假意”,“真心誠意”留才。引進人才不是“一錘子買賣”,人才引進來只是走完“萬里長征第一步”。要想讓人才留得住、愿意留,就要注重“后半場”,在人才服務方面下“繡花功夫”,切實解決人才后顧之憂。但個別地方在引進人才時開“空頭支票”,引進后人才政策不落實或打折扣;引進前百般關懷,引進后不聞不問甚至排擠打壓;當人才遇到困難尋求幫助時,要么高高在上,要么推諉扯皮,久而久之,人心思走,讓引才育才前功盡棄。人才不能“一引了之”,“拴心留才”更不能“虛情假意”。要樹牢“人才所需,服務所應”理念,當好人才“店小二”,與人才真誠溝通、真心交友,設身處地為人才著想,瞄準醫(yī)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用心用情精準服務,讓人才獲得“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的歸屬感、幸福感。(四川省儀隴縣委組織部 劉峰華)